餐飲業是台灣勞動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,但因行業特性需要靈活排班且工時長,經常面臨勞資爭議。對於餐飲業者而言,掌握與遵守餐飲業勞基法相關規定,保障勞工權益並確保雇主合法經營,以維持穩定的勞動關係至關重要。
餐飲業適用勞基法嗎?
依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3條第3項規定,凡雇主與勞工間具僱傭關係,且為法定或指定之行業或工作者,均應遵循勞基法之規範。因此餐飲業為適用勞基法的行業別,需依餐飲業勞基法執行相應的工時、薪資及休假規定。
餐飲業勞基法的常見迷思
❑ 工時可由雙方協商彈性處理
事實上,無論勞資雙方是否同意,法定工時的限制(如每日8小時、每週40小時)均不可突破,除非採用符合規定的四週變形工時制度。
❑ 遲到可以扣除薪資
雖然勞基法允許對勞工遲到進行紀律處分,但若直接扣除薪資且未依比例合理計算,可能會違法。
❑ 員工願意不加保就不用投保
無論勞工是否表達放棄意願,雇主仍需依《勞工保險條例》和《全民健康保險法》為其投保,違反者將面臨高額罰款。
❑ 高薪低報工資無違法問題
部分業者會以實領薪資高於約定薪資為由,僅就低報部分繳納勞健保,這屬於違法行為,且對勞工權益保障不足。
❑ 只要雙方合意,加班費可低於法定標準
即使勞工同意,任何低於法定比例(1.33倍及1.66倍)的加班費計算方式均屬違法。
餐飲業勞基法需注意的三大重點
❑ 工時與加班費
根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30條,正常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8小時,且每週工時不得超過40小時。延長工時需符合以下規範:
➭ 四週變形工時(彈性工時)
四週變形工時指的是勞動基準法中,讓「正常工作時間」可以被彈性調動的法條。依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30-1條,餐飲業若採用四週變形工時制,需遵守以下限制:
- 單日正常工時可增加為10小時。
- 4週內要有4個例假與4個休息日。
- 前2週及後2週內應各有2日例假。
- 4週正常工時不超過160小時。
- 需取得工會同意,若無工會,則需經勞資會議同意通過。
- 需事先安排並公告班表,並能清楚說明工時調動的方式及排班原則。
這種制度適用於高彈性排班需求的餐飲業者,有助於平衡員工工時與經營需求。
延伸閱讀:餐飲業兩頭班符合勞基法嗎?3個方法帶你避開違法風險
❑ 輪班與休息
依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36條,餐飲業員工每七日需有至少一天例假,不得安排工作;若例假日需工作,須依法支付兩倍工資。同時,休息日加班也需依比例支付加班費,並徵求員工同意。此規定旨在保障勞工的充分休息時間,避免過勞問題。
❑ 最低工資與勞健保
餐飲業雇主應確保薪資不低於法定最低工資(2025年最低月薪28,590元,時薪190元)。此外,雇主需依《勞工保險條例》及《全民健康保險法》,為所有符合條件的員工投保勞保及健保,違者可能面臨高額罰款(《勞動基準法》第79條)。
避免違規的建議
❑ 簽訂書面勞動契約
根據《勞動基準法》規定,僱主應與員工簽訂書面勞動契約,明確約定工作內容、工時、薪資、加班費計算方式及休假規定等細節。這不僅是遵守法律的基礎,也是避免未來勞資爭議的有效工具。
❑ 使用工時管理工具,確保排班透明
餐飲業因工時與排班需求靈活,容易發生工時紀錄不全或計算錯誤的情況。建議使用專業的工時管理系統,如電子打卡機或排班軟體,記錄員工出勤時間,並自動計算加班費與工時累積。
❑ 定期審核薪資計算與合規性
定期檢視薪資計算是否符合《勞動基準法》的最低工資與加班費規範,並審核勞保、健保等社會保險的繳納情況,以避免疏漏或違規。建議委託專業會計或人事管理系統進行檢查,確保所有支付項目均符合法規要求,減少潛在罰款風險。
結語
遵守餐飲業勞基法不僅是法律義務,更是經營穩定的基石。規範最低工時、加班費計算及休假制度,有助於保障勞工基本權益並減少過勞風險。合法經營能降低法律風險,避免因違規帶來的罰款或糾紛,同時提升員工滿意度與忠誠度,減少人力資源流失。這不僅能幫助餐廳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,也為長期發展奠定穩固基礎。
文/Zoey
發表迴響